专题生活小品

生命和死亡的意义

死亡指丧失生命,生命终止,是生存的反面。哲学上说,死亡是生命结束,而且所有的本来维持其存在(存活)的属性的丧失,不可逆转的永久性的终止。

美国一项令人震惊的研究表明,当人类的心脏停止跳动时,大脑还会继续运作。换言之,人类的大脑会意识到自己已经死亡这个事实。

死亡是生命(或者事物件)系统所有的本来维持其存在(存活)的属性的丧失且不可逆转的永久性的终止。虽然死亡会有系统的遗产,但是这些遗产并不能使其恢复到终止前的生命系统。

通常,生物的死亡是指其一切生命特征的丧失且永久性不可逆转的终止,而最终变成无生命特征的物体。

死亡是自然流通链中的一个环节,是世界变化中的必然。死亡后系统的遗产是其他既有或者新生事物的必须材料。

人的死亡一般以心跳停止和呼吸停止及脑死亡为识别标志。人死亡以后还存在他(她)的非肉体的其他附属物,这些就因他(她)的死亡而变成了遗产。他(她)的遗产会自然而然地被按遗嘱(或者无遗嘱)被亲属继承或者被按遗嘱赠与给其他活着的个体或者社会团体。

另外人的死亡主要是指的生物学上的死亡,哲学上人的精神存在一些超越生命的力量,普通人的精神一般被其周围的他个体所继承。因此精神并不会以此而消亡。而杰出的人比如思想家、哲学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战略家的精神,会作为人类知识体系的组成而存在。这种存活下来的精神被人类共享而传播。是一种公共财富。人的精神如果能够被共享而传播,才真正地提高人的正向价值,这是人类追求的另一个超越生命的力量。所以无论是平凡的,还是稍有成就的人的精神一直是社会的主导。

1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有一个出生、成长、衰老到死亡的过程。大到天地宇宙,小到草木虫蚁,概莫能外。这是一个普遍的自然规律,也是唯物主义的一个主要论点。

人的机体,是由亿万个细胞组成的。而细胞又是有生命的。人体依赖细胞的不断分裂得以生存,细胞的分裂达到了一定的极限,分裂就会停止,这时候人就要死亡。

古代有许多人害怕死亡,用各种办法谋求长生。结果无一例外,求长生的人都要死亡,提供长生术的人也要死亡。

2

也有许多人并不是因为生理上的衰老而死。他们是因为其他的种种原因而提前死亡。

有的人生活贫穷,有病无钱医治,提前因疾病而死的。

有的人在各种灾难中,如车祸、溺水、山洪等,提前因意外而死。

还有许多人在战争、瘟疫、地震等灾难中提前死亡。

有的人因为行为不轨,触犯刑律,被法律处决,提前因罪而亡。

3

有些人虽然活着,但精神已经死了;有些人虽然死了,但精神却还活着。

有的人因为生活失意,失去了生的乐趣。“形如槁木,心如死灰,”再无作为,虽生犹死。

有的人为非作歹,残害百姓,人们恨其不死。这种人虽然活着,但在人们心中早已死亡。

另有一种人,道德高尚,舍己为人,虽然死了,但在人们的心中目却永远活着。

4

关于死亡的界限,最早以肺部呼吸是否停止为判定标准。后来以心脏是否停止跳动为标准。再后来,由于医学的发达,又以脑神经是否死亡为标准。

佛教认为:生死是可以轮回的,人生应该洗刷今生的罪恶,用以修炼来生。

道教看淡生死,认为生死都是一种自然现象。

儒家认为生死由命,富贵在天。人力不可强为。

唯物主义者认为,生命至上,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人都是要死的。重在生命要活得有价值。

5

观代生命科学认为:生物的生命,也就是生物的全部成活期,应当是其发育期的七倍。

人类的发育期大约是18年,按照上面的公式计算,人类的合理寿命应当是120岁。

但是,由于自然灾害、疾病折磨、社会矛盾、心理负担、生活方式等诸种原因,很少有人能够活到这个年龄。

随着科学的发展进步,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人的生理和心理素质不断增强,各种自然的、社会的、生理的、心理的负面因素不断减少,人类的生活越来越幸福,寿命也会越来越长。

作者:继往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