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志强专栏纪实

惊艳,恰在那一瞬间: 一场视觉的审美经历

冯志强

2023年6月23日是一场摄影展的开幕日。作者承蒙策展人陈砚盛情邀请,见证了一场视觉盛宴的出世。该女士的雅号琥珀为人熟知。这场摄影展是展示来自中国西南边陲的摄影艺术家刘琼的湘西采风摄影作品。这场摄影展的名称是《边城繁花》。

中国湘西在我的记忆中,除了对家乡上海的思恋,乃是最挂念的地方。那是不可言喻的挂念,也是不可理喻的挂念。我从来没有去过那里,也没有亲戚朋友的因缘。那份挂念确实生生息息,伴随我人生经历,去国他乡,来到多伦多,依旧还在。我的人生将近走完,那份挂念却还是新鲜。

我对湘西的挂念来自读书。现今,喜欢文艺绘画的人们不至于那么快就遗忘了沈从文和黄永玉的姓名。自然,他们笔下的文字和绘画依旧牵引怀念他们的人群去追风湘西的民情乡俗。对我来讲,这份因缘发生得更早。我有嗜好乃是读书,能认字能连句开始,就抓起书本来读。终究因为我家祖上经营书报文具出口生意的缘故。

小学四五年级的时候,从家中的书堆里摸到艾芜的《南行记》。我读到了一位落寞的知识青年,置身山水原野,没有目的地,到处浪荡,饥饿相伴,尴尬随行。他在莽荒的天地间遇上山杆子。他们要绑票他敛财,可是这位青年已经落魄得可以。这位青年一无所有。但是,他们觉得他有点什么,有点文化知识,逼他落草。他跟着他们,进进出出,过了几月的山杆子生活。后来,他找个机会逃脱了。这故事的背景就在湘西。我从此就憧憬那其中的情节,冒险,流浪,孤独,困顿。如此才可以练就一条汉子。叹哉,我这一辈子快走到尽头,对那故事中的情节依然还是挂念。这就是那份挂念。 就是这份挂念鼓舞我来观赏这一次的摄影展览。

惊艳,恰在那一瞬间。我到达会场时,开幕仪式在进行中。我找到一个靠墙的位置,站下。有那么一会儿,突然,莫名的第六感觉刺激我回首搜视,因为依稀感到有目光注视我。果然,恰是一双灵动的眸子射来含瞋的莞尔。我一抖索,有受惊的感觉。惊吓?不是。惊恐?不是。惊讶?不是。惊艳?有点是,也有点不是。其实,好像有点受惊若宠的感受。射中我心的莞尔笑容朴实无邪,来自豆蔻少女。但是,那不是来自真人的投笑,而是被扣留在二维空间里的美丽形象所散发的效果。这是一帧完美的摄影作品,逮住一瞬间的美妙。我请来刘琼站在她自己的作品前留影。我可没有坏心思,让两位美女竞美。 而是用意将真人的身材用来尺量这帧作品的篇幅。当然,我们的摄影创作者身材姣俏,不过,依然可以感觉到这帧侗乡美丽少女的摄影作品,从尺寸,从清晰度,从把握一瞬间的微妙表情,都是无与伦比的杰作。这就见识刘琼女士的功力了。这位相片中的侗乡美少女传递很多侗乡文化元素,在享受她脸上的天真无邪,自然也被她身上的披戴感化到侗乡人的文化喜好。谢谢刘琼的采风辛劳。

绘画创作给与一种视觉享受,如何画入画框的景象获得自由选择取舍的眷爱,面对绘画的对象,可以有所取舍;落实到画布上,画什么,不画什么,有自由意志作抉择。

摄影创作同样给与视觉上美学享受,却没有那么福气,面对拍摄的对象,没有选择取舍的福气,必须照单全收,摄入镜头的景象必须是逼真不走样。依然,摄影创作可以有选择,但不是取舍的选择,而是角度的选择。只有依靠摄影创作者通过走位来选择摄入镜头的画面。还要依靠审时度势捕捉一瞬间的心灵感应,既要有耐心还要有敏捷。做个比喻,绘画创作者是轻松灵利的跳舞人,而摄影创作者是绑住手脚的跳舞人。显然,后者的创作过程要辛苦得多。

我走近一幅悬挂展示的摄影作品,领略其中内容,由衷发出以上的感概。这是记录一处废置堂屋的照片,空旷是主要感受,凌乱有一点,特别是在画面前方还有一堆垃圾,但是画面中显示几根挺立支撑的庭柱使得整幅照片得以另眼看待。看着排列在四周窗底下的废旧椅子,堂屋中间还有散置的两三张双人座椅和一张小圆桌,难道你没有想象力穿越时空隧道,臆想当年在这里发生的一切吗?这里应该曾经是社区中心,族群的事务都在这里明辨公断;也许这里是族群逢年过节聚众欢庆的场所。这里隐藏着许多故事。人生过来之人看过去看到自己当年的生活;当然,生活在生命好时节的年轻人没有过去,看过去看不到那么多了。我特别喜欢这帧照片,我向刘琼女士索取。她很高兴割爱让与。

我们共同站立在一幅悬挂的展品前,刘琼女士和我交流各自的体会。我听她讲说她在2006年创作这个作品的回忆。讲说回忆必然会并发新的感怀。在听她讲述中,她也吐露一些新的感悟。我也告诉她,我来回几番赏阅,每一次都有新的感受。

她说,她在当时捕捉到一种动态中的倒影形象,按下快门,就产生了这幅照相。那是晚暮时分,天光不足,小溪波影跌拓,水边树木倒影投在滚动的波纹上,竟然得到这般效果。我只能说这是天造地设的良缘,才有这样的效果。因为整幅画面的色调和光亮都拜赐天助。

尤其倒影成画的作品大都是在静态中有了气象,然而在动态中倒影成画,显然得有天助。刘琼女士创作了这帧作品,纯属稀罕。

我告诉她,摄影作品没有调色板,作品的色彩明暗得自天然,而这幅作品得有这等色调是可遇不可求的。我告诉她,我初看时没有看懂这是溪流波纹跌拓,水边树木倒影。我将这画联想到类似梵高的《星夜》的作品,但那是疾风驱动林木摇弋,天空闪烁云雾蒙罩的星光。我告诉她,我在不同位置站看,都会感觉画面的亮度会转换。

我们各自的解说,都得到对方哈哈的回报。意犹未尽哪!

言犹未尽。我还得说说这场摄影展的格局与格调,以及独具匠心的场景设计。这场摄影展除了按常规沿墙挂贴摄影展品,还在引导人们参观的路线上颇下功夫,运用悬挂展品的布局不经意地导引人们的注意力,按着策展人的构思且行且观赏。

悬挂展品这一招不但体现策展人在观赏导引方面匠心独具,也确实将直统统的空间规划有致,不至呆板,而是流通。这就是我们琥珀姑娘的功力了。

陈砚别号琥珀,可不同红楼梦里的琥珀呵。她将侗族的民间美术工艺编织和绣织介绍给大家了解,设计了一个罗网,网络人们的好奇心。

有那些女士都会自投罗网,纷纷走入其中拍照留念。女人啊,她们对待爱情往往如此。

这是一幅3×3.3米的巨幅画布,上面盖满侗族小朋友的手印,嫩黄色的小手印按在绿色的大画布上,织出朵朵黄花,放眼望去,如同侗族村寨被漫山遍野的油菜花簇拥。这是孩子们的承诺:我们要使用纤巧的双手为世界创造美好。

刘琼与作者合影

 

我有点累了,称作审美疲劳吧。美丽是永恒的。审美心理过程也是永恒的。那份对湘西的挂念在这番审美经历中释放出惊艳的快感。摄影艺术家刘琼和这场展览的策展人陈硯,她们的艺术涵养更让人惊艳。

2023年6月28日,加拿大,多伦多

作者简介

JONATHAN FON,中文名: 冯志强;加拿大华人,定居多伦多。跨族裔媒体时事评论员,专栏作家;法律人和公证员。

1986年至1992年,在中国上海《中国合作经济报》担任国际版记者、编辑;同时受聘为国际合作社联盟机关刊物《国际合作评论》季刊撰稿报道中国供销合作社动态和介绍刘少奇合作社经济思想及其历史发展。

1992年开始,在多伦多作为特邀嘉宾先后出席《国语广角镜》、《OMINI 2 国语电视》、城市电视《家国纵横》等电视台时评节目;也是加拿大中文电台《国语热线》的长期特邀嘉宾;时评言论在各种印刷或电子媒体发表,如美国的《华夏文摘》等。同时接受英语电台电视台和纸媒的采访,受邀点评时事。

2022年,加拿大《健康生活报道》专栏作家,受聘加拿大中文记者联合会(Canadian Federation of Chinese Journalists)、加拿大中文记者和编辑协会(Canadian Association of Chinese Journalist and Editors)等专业媒体协会法律顾问。

法律诉讼专攻移民上诉、难民聆讯;房东房客纠纷和小额债务纠纷;也提供各类文件国际认证公正等法律服务。

2021年,多伦多市议员候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