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迷失的女生到心灵疗愈师
2021年7月17日小娟和先生邀约我们夫妇在黄埔花园饮茶,见面时候我们没有握手,但轻轻相拥,感觉犹如与久别的小女儿相逢。
四年前我们和小娟、震邦夫妇茶聚过一次;这一次疫境中的约定,一退再退,最后才相约在香港确诊几乎清零的日子,多么令人珍惜。
而立之年的小娟,娟好俏丽,自信甜笑的面容依旧,乍见就塞来一封外面写着「敬爱的叔叔阿姨」的信,内称我们是她的「天使、菩萨、再生父母」,「十三年情义,至今大恩不忘」,感动之余,还真有种震撼的感觉。
十三年的岁月,说短不短,说长不长。
十三年的时间,红可以变黑,人,也可以完全脱胎换骨。
时光倒流在2008年,那年,对小娟来说,可能是她激情燃烧的一年,或者说,是她的人生进入大转折的最关键时期。如果从年龄来说,我们可称为两代人,十足地「忘年」,她比我们的女儿还小六岁;如果不是文字上的结缘,几乎就没有相遇的可能。那时她参加了香港教育学院举办的全港《触及心灵》征文比赛,入围了;我们呢,获邀做了是次比赛的评审。入围的优胜学生,没有奖金,奖金就是获邀参加一次全免费的台湾历奇之旅;我做评审也没有酬金,酬金就是获邀和学生一道到台湾免费旅游。
就这样,我们与小娟在人生旅途中相遇了。
在旅途中的一次触及心灵的畅叙对人生和生命感悟的座谈中上,小娟心绪低落,诉说现实生活中及家庭面临的种种不如意,真情流露,泪流满面,我们细心地倾听、倾听,当听到她对生命感到绝望而不愿活下去的时候,当场非常震惊,也感到万分心痛。是什么令只有十八岁的她意志消沉、不愿意活下去?她前面的路还长得很啊,我们好羡慕;我们很希望她把握自己,一定不要失望和放弃,克服难关,重振信心;我们好愿意伸出手,接受她,拥抱她在我们怀里,正如我们给予自己儿女力量一样,一起面对这个不完美的世界。只要她有什么困难,我们可以给予协助的,我们都愿意付出。就这样,当时我们谈心、拍照,一起历奇、关注她、爱护她。小娟稍微好转,各项活动都开始积极起来,显得青春活泼和可爱。在活动中我们一直十分留意她,心想这样好素质的女孩,只要自己肯努力,前途必然是不可限量的。那七八天之中,我们和小娟及一群男女生玩在一起,心态也变得年轻,一些超体能的活动居然也过关了。
生命里的偶遇,实在太神奇了。
小娟是个知感恩的女孩,如果不珍惜人生旅途里每个向她伸出暖手的人,也许人与人之间的缘分,就止于一次的初遇;初遇也就是最后的终结。
小娟不然,带了一迭相片,激动地给我们看看她人生旅途中一个个助她走出困惑、走上出色和优秀之路的恩师们,那是一列人物长廊。
再次见面,见到的已经是一个全新的小娟了。
那次回港,我们记得曾经寄过几本书给她,还通过信和电邮,鼓励她不要放弃,要不断进取。「人生充满选择,生命由你填色」是我《陪你一程》里的一句话,果然,小娟非常自觉地为自己的生命不断填上温暖感人的颜色。
十三年的时间,在生命的流程里似乎只是一瞬间,可对小娟来说,她在修筑和完善最艰难的心灵工程几乎使尽了全力。她分了几步路走:首先是初步弥补了心灵那残缺的一角,采石补天,做了自己的女娲;其次是面对现实,不断进取。她明白香港是一个学历社会,要较好地生存,就得有社会承认的学历,以知识充实自己和改变命运;最后是为生命增加真善美的色彩,就该根据自己的喜欢,进修几门技艺,既陶冶自己性情,美化枯寂单调的人生,也奉献社会,付出爱给更多需要和缺课的人。她选择了古筝、古琴和茶艺,都有不错的成绩和造诣。这也是对传统中华文化的乘传和弘扬,意义非凡,她的选择何等聪颖。茶聚这天,小娟掏出名片给我们,上面简要介绍了自己的学历和人生目标,给人一种脱胎换骨的惊喜,我们内心无法不泛起一阵阵感动。
那也是一种天翻地覆的变化,写出来就是活生生的励志故事。
记得年前我们到澳门做澳门文学奖的评审,一晚,《澳门日报》宴客,席间见到报馆当年约我写连载小说的副刊编辑小廖,她已升为副总编辑,我生硬地称呼她廖总,她一时愕然,客气地说,东瑞,别客气,你照旧称呼我名字,你是看着我长大的!听到这最后一句,真想流泪。
「 看着我长大的!」是的,我们也是看着小娟长大的!
见证了她的所有非凡的努力!
她感恩信中用了「天使」「再生父母」这些词儿,来感激我们,令我们一时感触良深,也觉心颤眼热。我们自认不过是很平凡普通的人物,知足常乐,力求做好本份、对名利地位早就看淡放下,一生问心无愧即可。年前我俩还先后卸下所有公职,期冀能多一点时间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小娟的感恩,叫我们惭愧,做得太少,十三年的岁月,她改变自己的心态,全靠自己的自爱,她学有所成,全靠自己的勤力进取。
是的,唯有先爱自己,才可能施爱于人。正如小娟自己说的,「自我疗愈和布施爱的教育是我给予二位的报答」,假如爱有天意,这就是天意,小娟「以琴筝茶、心灵疗愈、辅导为载体,如法修行,布施爱与温暖给孩子们、成人们、家人们」,现身说法是最具说服力的。
看着小娟的每一步成长,我俩比写出一本好书还高兴万倍。
回忆那天茶叙时,小娟热情的汇报,让我们一直沉浸在万分的喜悦中,还有什么比看到年轻人力求上进、发挥才华,献出爱心,带动更多的年轻人奋发更开心?还有什么比倾听着久别重逢的没有血缘的小女儿如对亲人般的诉说更喜悦?还有什么比看到她上下两代家庭幸福和睦更安慰的?
如今三十而立的小娟,父母情笃,自己也找到了如意郎君,幸福美满,旅游、表演,看书、带学生,自己继续学喜欢的技艺,日日是好日。
小娟多帧照片令我们欣赏、爱不释手。
喜欢看她在香港浸会大学普通话说讲、朗诵比赛上穿旗袍捧奖杯时喜悦、纯真娇美的可爱笑容;
喜欢看她在香港作家联会联欢会上长髪披肩、专心致志、进入忘我境界弹奏古筝的模样;’
喜欢看她扎马尾、上穿吊带粉衣下著称身浅蓝长裤、手捧长琴站姿自然轻松、现代感十足的优美姿态;
喜欢看她在·室内一身雪白弹奏古筝的侠女扮相;
更喜欢她以青山绿水为背景弹奏古琴、以大海沙滩为天地抚心盘坐的面含微笑、琴心交融、天人合一的入定造型……
她穿梭于现代古典,快乐来去,开心演绎、入神演奏,都在走向自由和化境。
这些才艺和她在学业取得多项文凭、衔头,交相辉映,相得影彰。她那不满足于现状的精神,很值得年轻人学习,如「古筝古琴导师、国家注册中级茶艺师、教育局注册教师、华德福老师、美国NGH催眠治疗师、生命灵性教练、写作人; 香港中文大学文学硕士学位、中央音乐学院演奏文凭、上海音乐学院演奏文凭、港大教育文凭、香港浸会大学(荣誉)文学士」,难得的是读硕士研究生时还取得助学金。小娟学位论文和硕士论文是关于刘以鬯和余光中的,很巧,也是我们喜欢的作家。
十三年,岁月催人熟;
三十年,她就交出了超好的人生成绩表。
这就是我们的小娟。
附:小娟自述(小传)
音乐 话剧 诗词和舞蹈 揉合 生命 千样好;能为世界带来光辉,便是爱。热衷推广心灵健康、人生价值、古典音乐。承接器乐教学、心灵疗愈、评审演说、撰稿创作工作。 年少结缘古筝,青年醉心文学,大学赴京偶遇古琴,27岁感悟修行,一生以琴筝文为知己。少年艰苦一生受过众多恩师前辈、上天天使的帮助和点拨。20出头,曾经沧海:任名校教师、做金融新晋,仕途得意,内心却了悟「琴道」早在心中,而非汲汲营营地追求外境,顿悟红尘,从「术」走向「道」,弹素琴,阅道德经,27岁起修行。行禅、静心、疗愈、茗茶、弹琴、写诗、瑜珈,带着古筝古琴游世界,足迹30国,疗愈自己,治愈别人,寻找更有深度的生命的意义,日子悠悠的过去,留下的是对生活的感恩、平淡的足迹。古筝古琴导师、国家注册中级茶艺师、教育局注册教师、华德福老师、美国NGH催眠治疗师、生命灵性教练、写作人; 香港中文大学文学硕士学位、中央音乐学院演奏文凭、上海音乐学院演奏文凭、港大教育文凭、香港浸会大学(荣誉)文学士。
附:录小娟的信
叔叔姨姨:
十三年情义,至今大恩不忘!
当年在叔叔赠书施暖及一年来往书信中,让我重获家庭温暖,并亲历幸福家庭的示范,对我影响之深切,而立之年,才看到其因果。您们的爱拾回我的生命;爱的种子,从此影响每一项因果、每一个选择,你们是我的天使、菩萨、再生父母;感恩之情,多年不忘。小娟未有能耐成为作家,而藉着对生命教育的启蒙,及对痛苦的领悟,我以琴筝茶、心灵疗愈、辅导为载体,如法修行,布施爱与温暖给孩子们、成人们、家人们,一如您们当日送暖的仁慈之举。
小娟已长大,以家人关系随修习和成长大有改善,勿念。虽没有什么成绩作品让二位骄傲,而自我疗愈和布施爱的教育是我给予二位的报答。谢谢叔叔阿姨当天没有遗弃我,给予我人间温暖、勇气和希望,好好活下去,《活着真好》、《陪你一程》。文学的力量在于生活、人情和启迪,无声无色地丰富人的心灵、启示灵魂,启蒙生命之神秘和正道。
谢谢您!感激您!祝好!
小娟
二零二一年七月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