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杨亚平专栏

黔南印象(三)

赶乡场

杨亚平

 

七月,我从中国三大火火炉之一的重庆,来到云贵高原的明珠黔南都匀时,感觉这里最好的就是空气,这里的空气真是沁人心脾,这座城市不大,常住人口只有十多万,另外,这座城市几乎没有工业,再加上被10多个美丽多姿的公园族拥着,城市绿化达到了90%以上,一条美丽动人、清澈、碧绿的剑江,从城中心哼着布依族的山歌缓淌而过……

到了贵州黔南,我感觉最爽的第一是空气(这里的空气含负氧离子极高),二是水质(这里的自来水,全是斗篷山流出来的),三是都匀毛尖茶,四是这里的高山原生态蔬菜、水果、猪、牛、羊、鱼……

我在贵州黔南的亲朋好友给我讲: 他们吃的蔬菜和猪牛羊肉,都是到附近的乡场上去买的,每周赶一次场,这里的乡场很多,赶场的时间都是错开的,每一个乡场都有自己的特色,到了赶场那一天清晨,他们就开着电动三轮车,奔驰在美丽动人的高原公路上。

说起赶场,那只是我记忆中最美好而珍贵的片段了,记得还是少年时,母亲就带我到江北观音桥、红旗河沟赶场,模糊记得是为了买农民的活鸡,后来回到母亲老家涪陵大顺乡,乡亲们也带我赶过场,当时是看热闹;回父亲老家岳池县同心乡时,说不清的舅子老表,也豪情满怀地带我去赶过场……

 7月3号,天空刚出现鱼肚色时,我就开上了车奔驰在上蜿蜒,崎岖,陡峭的云贵高原的乡村道路上……

云贵高原的乡村清晨空气是清新的,清新的空气从车窗外扑面而来,我吸入后融入了血液,精神一下爽了起来……云贵高原山区的马路旁开着许多不知名的野花,红的,黄的,白的,紫的,五颜六色,常常引来许多蜜蜂和蝴蝶翩翩起舞……

贵州的山区公路是中国修得最好的公路之一,它弯弯曲曲地随着群山的起伏向前延伸着,公路上常看见农村的孩子们驱赶着一群群牛羊走在公路上,孩子用竹杆驱赶着那些调皮的牛羊,孩子的喊声,哞哞、咩咩的叫声,组成了一首云贵高原的牧羊曲,它与升起的、朝阳的光芒一起撒在弥漫乡土味道的山区公路上……

今天赶场的地方叫谷江村, 它位于著名的斗篷山下,我的车快要到场镇的时候,老远就看很狭窄的公路旁,停满了从城里来赶场的汽车,没办法,只好在远的公路旁把车停下。

这个叫谷江村的乡场,真是热闹极了,各种叫卖声,讨价声,谈话声,喜笑声,组成了云贵高原山区乡场的大合唱。

你看,那些蔬菜种类可多啊:有绿油油的藤菜、豇豆,有像红灯笼一样的西红柿,有像小白胖子一样的萝卜,还有穿紫色衣裳的茄子……这里的蔬菜和大城市的可不一样,他们都是原生态的,这高原山区根本看不见大棚,这里的布依族农民,根本不会去打什么除虫剂,施什么化肥,这是因为他们太穷,还有就是交通实在不方便,所以这里的蔬菜尽管成熟得晚,但非常好吃,你看8月份了,这里的包谷,还是那么鲜嫩。

 

这山区乡场上, 满街都是做小生意的货物摊,其中还有理发的,还有补衣服、打缝纫机的,还有卖小吃的,卖衣服的,拔牙齿的,掏耳朵的……空气都弥漫着油条、煎饼、包子、米粉和猪肉、牛肉、狗肉、羊肉、鱼、黄鳝,泥鳅合成的味道,这些味道包裹着田野里吹来的泥土和农作物的味道一起,组成了中国农村山区乡场香喷喷的–乡场之味。

我目前在黔南吃的大米、蔬菜、肉类,鱼类,都是到山区乡村赶场买的,买回来放在冰箱慢吃,吃完后又去赶场。

这其中最舒服的就是现榨的菜油,这菜油买回之后,做菜实在是特香,做出来的菜,完全是一派山区田野的味道。

现在对大城市生活的人来讲,到山区偏远的乡村赶场,是一种奢侈的旅游了,实在是太稀罕了,对于许多远离山区乡场的人们来讲,我在黔南山区赶乡场的活动,实在是象遥远的故事。

 

其实,生活总是美好的,就看你怎么去面对,去经历,去品尝。

我认为经常去感受边远山区勤劳、淳朴农民的真实生活,多亲近没有污染的青山绿水,就是在享受丰富的人生,也是在为生活增加丰富的乐趣和色彩。

赶场来回的路上,我看见云贵高原山区夏天的水稻、玉米、大豆等在庄稼竞相疯长,一派生机盎然的绿色景象,慢慢地,山区的西瓜熟了,葡萄也熟了……

从斗篷山流出的山溪,一直在公路旁奔流着,溪水清澈见底,许多小孩儿在溪水中嬉闹……

从赶乡场去来的一路上,都是最美的5A级风景景象,既然在黔南山区赶乡场,让我的视觉,听觉、胃觉感觉这么美好,我想此生只要我走得动,这个乡场,我会一直赶下去的。

黔南的乡村公路旁

2022年8月8日凌晨1点于黔南《听风楼》

杨亚平简介

资深新闻编辑、记者,重庆市作协、四川省作协会员。

在《散文家》、《星星》、《四川文学》、《红岩》、《山花》、《中国诗人》、《绿风》、《诗潮》、《雪莲》、《中国青年报》、《香港文汇报》、《四川日报》、《重庆日报》、《成都晚报》、《西安晚报》、《昆明晚报》、《贵阳晚报》,《国际艺术新闻网》、《世界华文媒体》、《加拿大和世界报道》、《多伦多新闻网》、《法国和世界新闻网》、《纽约都市新闻网》、《美国西部新闻网》、《健康生活报道》、《中国华侨传媒网》等国内外公开发行报刊、专业新闻网站发表诗歌、诗评、散文、人物特写、报告文学近200万字。出版有诗集《浪花上的情结》、报告文学集《敬礼,建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