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东瑞专栏

读什么书

东  瑞

 

为什么要多读一点课外书?大道理我不必多说了。名家说了很多有关读书好处和必要性的金句。我们在学校读书,用的是经过专家学者编选的文章作为课文,虽然很有代表性,但数量太有限了。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后者除了专业旅行家,实际上是不太可能的。于是多读点课外书就很必要。无论从求学、就业、组织家庭等来说,读书成了我们一辈子的事。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常读书的人和一个不读书的人,精神状态和心态都大不一样。常常读书的人心态良善、举止优雅、心境宁静、有气度······这就和贩夫走卒大有区别了。

究竟读什么书好呢?每个人是不一样的。一句话,就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吧!如果你是偏爱文学的人,要我建议,以下几个方面不妨供你参考。

第一,读闲书。其实读书不好有目的,尤其是在培养自己的小孩子读书兴趣的时候,比如说读课外书对提高他作文水平有帮助之类。他会觉得读课外书背负了沉重的负担,就会觉得很累,效果往往适得其反。我们有时读读闲书,消解紧张的生活和工作节奏,释放身上的各种压力,实在大有好处。比如武侠小说、描述风花雪月的软性散文、言情小说……虽然只是为了追求故事情节和消磨时间,可能在思想、品格、艺术修养上不会有什么得益,但至少我们也不会荒废华文。据说印度尼西亚严禁华文的35年(1965-2000)不少人就从金庸的武侠小说和琼瑶的言情小说里学习华文,不至于荒废。读闲书还有一个好处,舒缓紧张的心情。

第二,读文学书。如果爱好文学,怎可以不读文学书?从三十年代的鲁迅到现代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从当代你喜欢的中外作家作品到你周围文友的文章或文集,从大陆作家到台湾作家,从散文、小说到读书笔记、文学评论、读后感,有需要的时候,可以自己自由选择喜欢的作家和作品阅读。时间少不是理由,看书都是需要见缝插针的。我读过余秋雨的《门孔》《慢读秋雨》,明白了这位专写与众不同游记的学者作家的散文为什么被称为文化大散文了。我也读过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的散文《一件小事》《与陌生人说话》,我觉得很有特点,以小见大,写细节非常棒,但没读过她小说,想啃她的长篇自己时间又不足,就读她的短篇小说集《酿酒飞行师》。才发现她写细节非常棒。台湾方面很早我就读了并喜欢余光中,尤其喜欢他的散文。这些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自己的写作。如果读完一本书,还能试试写篇读后感,那对自己的读书理解和书写表达能力的提高无疑是很有帮助的。我自己就是那样,写过读余秋雨和读铁凝的书的读后感。你知道莫言最喜欢的中国短篇小说是哪一篇吗?可能你想不到吧!如果你读过莫言写的他最喜欢的中外十篇短篇小说,就会知道,他排第一位的居然是鲁迅《故事新编》里的《铸剑》。我们完全不需要自卑、妄自菲薄,世界文学史上最好的短篇原来在中国!

第三,读文史书。中外历史书都该读一读。随便用什么方式都好,如果觉得一本正经的历史书太闷太严肃,可以读点专家写的对历史的新解读,他们有新的见解,写得也很有趣。十几年前,我想知道中国历史上唯一女皇武则天的历史,就看了好几部不同的电视剧。后来不满足,再找来几本不同作家写的有关武则天的历史小说或传记。虽然它们对人物形象的塑造都经过加油添醋了,但大的历史脉络基本上还是尊重历史事实的。

第四,读急用的书。每个人急用的书都不一样。我常常是为了将文章写好一些,写充实一些,就找参考书来读。比如写《致婆罗浮屠》《庞大地下军团和秦皇》和《给美髯老公的情书》等几篇散文都是各自读了好几本书,参考里面的事实才写成的。有时是为了弄清楚文学上的一些定义、不同文体之间的区别等学术问题,为文友的书写序,遇到理论问题,都我需要找一些理论书来参考,来充实自己。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多少都会有一点深度。

第五,读工具书。工具书不太可能一口气读完,犹如老婆陪你一辈子,永远不离不弃。她是「万字通」,有困难时替你解决。我们做出版业,手边常常备有汉语词典、字典、成语词典、美术书、设计书供参考。校对时需要查字典,各自功能的字典词典就有九种。我曾经为了查“旋”和“漩”和作者辩论:她是香港的大学毕业生,坚持要用“漩”,我则查了包括从辞海到现代汉语词典的九种不同辞典,两个字是通用的,她说某某教授说水中的旋涡要用“漩”,我说我九种辞典也是教授专家学者编的,人数更多,都说“漩涡”和“旋涡”相通,何必多三点水?相持不下。但书作者是她,不愿妥协,只好让她了。只是这种在学术面前人人平等原则下不愿意认输的顽固态度我很不欣赏。再者,一些人也许不清楚“灸”字和“炙”字有什么区别,写起来也常常混淆。查字典一目了然。我曾经在一篇《文章用词》里说过:“【亲炙】乃亲受教益、感染的意思,如亲炙作家。炙手可热,则是指势焰旺盛之意。“炙’读”zhi”,原是烧烤的意思,如炙肉。我有次把炙写成了“针灸”的“灸”,——亲灸作家,香港的朋友好心好意地大大指正和嘲弄了我一番。真是非常感激他,当然,我的洋相也出尽了,呵呵。还有,【徒、陡、徙】这三个字,每个字发音不同,其中最让我头大、分不清的是“徙”,偏偏在港,徙用得最多!——【徙置区】,“徙”粤语读SAI,国语发XI音。徙置区就是是迁移安置的意思。香港实行公屋申请前曾经一度的房屋政策。我好长时间没有弄清它的真正含义,当然也就不敢使用了。迁移的意思!徒,徒劳无功、学徒、教徒、信徒、叛徒,我们了解。陡,山坡很陡、阶梯陡、山险路陡,我们也常用。”(录自《文章用词》)还有不少我们经常用的成语,其实大都有其褒贬色彩,如果心中没把握,也该在使用前查查字典。

第六,读实用书。所谓实用,是和绿化心灵相对而言。有很多类书,例如文学的、历史的,我们读了未必有什么实用性,但好的文学作品和历史类书,前者可以令我们的心灵和气质潜移默化,变得高尚;后者,主要是一种认知的需要。让我们了解“我”是谁?我们属于什么民族?我们国家的情况如何?我们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是怎样走过来的?如果对自己的民族、国家、历史都毫无所知,那就会变成没有民族气节、没有国家观念的孤臣孽子,甚至认贼作父、堕落成犹如秦侩、吴三桂一类的汉奸!历史的教训多么令人沉痛!实用书完全不同,那是事关技艺。工作上、兴趣上遇到问题无法解决,或者为了谋生而自学,比如摄影的书、插花艺术的书、烹饪的书、谈文学基本知识的书等等都是实用的书。这类书功能是实用、解决实际问题。

第七,读唐诗宋词。有人说学文科的人才有兴趣,错。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的顶峰,近代、现代的中国文学都无法超越。这中国文学的瑰宝,博大精深,不但是一门大学问,许多人以它为源头或文本,写欣赏、解读、学术研究、甚至诗词散文或诗人传记、小说故事、评传等等。唐诗宋词也是中外文学史里艺术性最高、最美、文字最精炼的伟大艺术。我们无论从欣赏的角度还是创作方面都可以获得不少启发。哪怕是度假旅行,唐诗宋词都是我们最好的旅伴。

第八,读童话。有人以为读童话是小儿科,从来没读过。他们不明白,我们都是靠读童话成长的,或者靠母亲口述童话培育我们成长。文学体裁中最难写的是童话,因为童话需要深入浅出,对象要考虑到孩子的接受程度。好的童话老少咸宜。作家创作最需要的是什么?就是童心,唯有保持童心的人才心态纯真,保持永久的好奇心,探索我们复杂的世界;也唯有一颗童心,才有丰富的想象力,写出精彩的作品。安徒生的童话就是一个博大系列,人人都读得懂,读出一颗伟大心灵的人可能不多。以安徒生为代表的童话作家是世界性的,他们善良、怜爱,充满了同情心。

第九,读鲁迅。现代好作家那么多,为什么还要读差不多七八十年前的鲁迅?不是因为他被一位伟人肯定和赞美我们才读他,也不是因为他是“杂文大家”我们才读他。读他,绝对是因为他的作品够精彩。固然他的杂文尖锐辛辣,针针见血,但他的小说、故事新编、散文和散文诗迄今部部也都是经典,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还是无法超越的。有人否认散文诗,其实他的《野草》等作品就是散文诗的最早经典之一。他的散文如《故乡》《朝花夕拾》写得好,写得美,百读不厌。有一年到绍兴旅游,特地去找他散文里描述的风物,和他的散文对照。最值得一提的是他的短篇小说,少而精。有人认为他的小说太少,结集的只有《彷徨》《吶喊》《故事新编》,没有什么。其实他很多篇小说到今天读来还是感到写得非常现代。像《药》充满现代意识,也有象征性,技巧采用了双线并行,主题又是那样深刻,老栓用人血馒头医治自己孩子的病,而那血又是被砍头的革命志士的血。其寓意多么深刻,和《示众》类似。被杀的“夏瑜”原型就是1907年被处死的反清的鉴湖女侠“秋瑾”。《阿Q正传》《祝福》都很经典,但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写了一篇他最喜欢的世界十大中外短篇小说,你知道排第一的是哪一篇吗?居然是鲁迅《故事新编》里的《铸剑》!这是一篇幻想不但大胆而且奇特的小说,写的是为报仇而牺牲的大无畏精神,那些没有人听懂的歌,那些在鼎里热汤中厮杀啃咬、追逐的人头、那些夸张而又真实的场景,开创了中国小说从来没有写过的局面。连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都钦佩不已的短篇小说,必然不同凡响,有其可读性。鲁迅的小说现代,远胜今天一些人的自我吹嘘的东西,鲁迅是中国人的,也是世界性的,不管你喜欢不喜欢,他的独特性没有人可以取代。我们有什么理由不读?

最后,读网络。有人说网络会顶替纸质的报刊图书,将来都是电子书的世界。我看不出来。曾经被邀请到香港一家大学演讲,他们也同时请了另一位读者以万计的特别红的网络作家。我们讨论的正是纸质文学和网络文学的现象和前景。他们视我为传统纸质文学的代表之一。结果,出乎意料,我很担心遭同学冷落的场面没有发生,他们活动前特地到深圳的书店买了几十本我一本小小说集《雪夜翻墙说爱你》(得奖自选集),带到演讲厅给我签名,大约有十几名同学吧!真是叫人感动啊!我马上理解了这是对坚持纸质文学的我的最大支持。

网络数据丰富,但需要综合整理,做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功夫。我写《风雨甲政第》和《落蕃长歌》两部长篇参赛,小说要求1/4的金门元素。我和内子去过金门15次,除了第一手经验和查看有关的书外,金门以往的经验就主要参看网络资料,尤其是金门的几次战争。这方面网络数据真不少呢!

有时旅游在外,不可能查字典,有不认得读音的字就可以用手机查百度之类。

好吧!谈了我个人觉得可以读的几方面的书,只是供参考而已。每个人的选择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