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最后的伟大征服-中国长江科学考察漂流探险

漂流队山洞奇遇

勾芍人

 

 

一九八六年十一月七日,中国长江科学考察漂流探险队补漂虎跳峡尾大具至金安桥一段时,余成、李大放、杨欣等六名队员乘坐的“渝科号”皮筏,不幸在一个特等险滩翻船落水。

浪中生还的六名队员挣扎上岸后,赶紧脱下湿透的衣裤赤身裸体地晾晒。眼前四周荒芜人烟,食物又落入江中,大家又冷又饿,心中十分难受。江风一吹,更是瑟瑟发抖。

罗德华爬上悬崖探头一看,蓦然发现一岩洞,洞口侧卧一只橡皮舟,竟是上次在老鹰滩翻船失踪的“青年号”。意外的发现,引起他的惊呼:“快来,这里有我们的船!”当大家闻声赶到时,从山崖上奔下一人,只见他披一件油腻的羊皮褂,一双赤脚,裤腿高挽。他见队员个个像落汤鸡一样,顿生爱怜之心,嘴里喃喃自语:“可怜、可怜,出门人真是辛苦阿!”他记起前不久江中有密封船漂过,便略带责备地问道:“为啥子不坐那种‘ 罐罐船’?那会稳当得多!”未等回答,就猛地低头扛起一包东西,叫大家跟他走至岩洞,又一溜小跑不见踪影。很快,却抱回来一大捆干柴点燃,让大家围火取暖烤衣。还从江边担回两桶水,并搬来三块石头,拿出锅架上,从火堆中捡出几块柴塞在锅下。接着,又不知他从哪里抱出两个老南瓜来,跪在地上把南瓜切成小块放在锅中,还撒进几把盐。大家望着这位神秘而又热心的人,心中十分感激,就亲热地同他攀谈起来。

原来,此地是云南丽江的“花井子”,这里人迹罕至,几十里内荒无人烟。四周悬崖陡峭,丛林密布。他叫何国全,五十九岁了,仍满头青丝,精神矍然。他参加过抗美援朝志愿军,后在云南某部服役六年转业。当时,政府要安排他在县里工作,他说自己无文化,不愿给政府添麻烦,自愿回到老家务农。他老家在离此地有二三十公里外的一个村子里。他有妻子和五个孩子。他年岁逐渐大了,喜欢独处,几年前便赶着一百多只羊寻到这里栖身,除几位猎人打猎偶尔路过这里和家里人送些盐巴之类的食物来之外,几乎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他住的岩洞内,左侧用几块木头拼在一起,上铺毛毡,便是床了,右侧堆着数十个老南瓜。他除放羊以外,还种苞谷、南瓜、花生、魔芋等农作物为生。有时上山砍竹子编一些筐子、篓子,日子过得颇为悠闲。前不久,他在江边发现两只皮筏,可自己不会游水,便找人来将皮筏打捞上来。他把“青年号”和几把木桨留下,见皮筏泄气了,便用嘴把它吹得鼓鼓胀胀,擦得干干净净,桨也摆得整整齐齐。他这人真有意思。

南瓜煮熟了,山崖上顿时飘满诱人的清香,队员们津津有味地吃起来。吃完南瓜,他又烧了一锅开水,泡起大叶子茶,请大家喝。他抽不来带嘴香烟,拿出烟筒,咕嘟咕嘟地抽起水烟来。烤完衣服,夜幕垂落,四周一片寂然,有的队员已靠着洞壁入睡。江对面悬崖上,不时有石块噼噼啪啪掉落,原来是岩羊下江喝水踩滑岩石发出的声响。夜,更深了。他又抱来几块木柴把篝火烧得旺旺的,才上床休息。

翌日清晨,大家一觉醒来,他早已煮好一锅老南瓜守候。大家赶紧吃完,准备下江。他见挽留不住,忙叫队员再捎上几个南瓜,为表谢意,余成拿出钱付给他,他执意不收。余成便从胸口摘下长江漂流纪念章送给他,他便双手接过,珍惜地揣在怀中;又忙着抢上前去,为队员扛东西到江边。大家往船上搬东西时,他就站在岸边拽住船绳,以免船被激流冲走。皮筏已漂出很远,他仍伫立江边,频频挥手……

一九八六年十一月于长漂采访途中

原载《四川日报》天府周末副刊1986年11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