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生
古藤
人老了,就会变得格外的敏感。以往并不在意的烦恼或者身体上的不适,如今却如临大敌或者好似遭遇到了要命般的折磨。所有的身体器官、身体体态,都在黙黙地发生着自己所不愿看到的和感觉到的那种老化现象,所有行为能力都显现出力不从心。谁也无法扭转老化的进程,谁也不能够让生命只属于人一次的铁律有所改动,且无奈地只有视死如归。

人老了,并不是终点,依然还有余生。人们都十分欣赏夕阳红,赞美夕阳无限好。希望在余生中活得快乐、活出精彩。然而,人与人相比是不同的,是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别的。本来就一直生活在那种健康常态和良好习惯中的人,再加上与生俱来优质遗传基因,即便步入老年阶段,也会比普通人显得年轻10岁甚至于20岁。而长期受大病困扰缠身的人群,则需要艰苦地活着。也得设法让自已快乐,度过这最后的余生。
人老了,还有余生在延续。长寿,已经成了当今社会的奢侈品。其实,它并不需要多么昂贵的生活成本。各种社会的各个阶层,无论高低贵贱或是身居何处,几乎人人都在向往着长寿。追求着长寿,不惜血本,用来延长生命。然而,人们总是被那些眼花缭乱,五花八门的商业炒作所迷惑,陷入认知混乱的泥塘里,却难以自拔。
我有个小学时的老同学,两口子一个是做生意的老板,一个是大医院的主任医师。改革开放后,陆续挣了许多钱,还住进了一栋越层公寓小楼。生活收入超出常人的富裕,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令人羡慕的奢侈。却没有为他们带来健康和幸福。岂料,不到七十岁就先后得了胃癌和心肺病,通过即时的高待遇治疗皆有好转。后来去看望他们时,激动地对我说:现在就是拿钱买命,没钱寸步难行。穷人得病只能等死,现在只有富人的活路。
听到此言,心里不是滋味。因为事情没有轮到咱自己的头上,没有那种感受和体会,也就无语以对。前年过春节时,打电话例行问候。两人的手机号都已经是空号,连座机也回复为无此号码。肯定没啦!又一位老同学没了,还是个挺有钱的老同学。有钱又能咋地,还不是照样该没就没了。
我记得:前两年去看望一位五十年代,我的足球老教练。在谈及长寿课题时,他说:前两天看电视,在一个访谈节目中,主持人问我国著名歌唱家李光羲都八十多岁了,怎么体格还这么棒。还能在舞台上演唱男高音,长寿的秘诀是什么?李光羲回答:这个问题曾经问过快一百岁的季羡林老先生,季老说:你就记住这六个字,就能长寿。哪六个字呢?就是“便排尽,觉睡足”。也就是说每天都要做到大小便排尽,不蓄便,让消化系统通畅。觉要睡的充足,不熬亱,不少于八小时。李光羲说:我一直记着这六个字,也一直坚持按照这六字方略去做,挺好。
听完此话,笔者都懵啦!闹腾了半天,原来长寿就这么简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