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小品

成都归元庐中医理疗馆寻秘

雷鸣雏

 

金秋十月,国庆长假,外出旅游,车马劳顿,人满为患,还不如躲在某角落里,安歇几天。解乏解闷。于是,我想,国庆这天去哪儿呢?

寻找归元庐早上起来,偶遇一人。说附近有家名叫"归元庐"的中医理疗馆,很有特色。我问:"贵不贵?是按摩馆吗?"那人有些神秘地说:"不收钱的,你去就晓得了"。我心想:这个人是不是搞错了,如今哪有免费的晚餐。不过,我还是带着好奇心,打开腾讯地图一搜,离我住的地方不远,我便在地图导航下,步行前往。没走多久,"归元庐"几个字印入眼帘,觉得似曾相识,猛然想起西安有个归元寺,武汉有个归元禅寺。原来名字出自哪里吗?这两个地方我都去过。"归元"二字既为佛家用语,又是道家哲学。道佛通用。谓超出生灭界,还归于真寂,本元,也是中医学用语,谓病体康复。"归元寺"之名取佛经“归元性不二,方便有多门”之语意。据记载,古长安归元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距今已有1300余年历史,是一座举世闻名的千年古寺。"归元禅寺"位于武汉市汉阳区禅寺属于佛教禅宗五家七宗之一的曹洞宗,故称归元禅寺。建于清代,有一二百年历史。如今也是武汉一大景观。

 

探访归元庐

归元庐朱红大门,肃穆庄重,大气规矩,中西合璧,砖混结构,装修十分讲究。一看便知,新建不久,乃闹市中独幢别墅改造而成。虽然名不见经传。两者无法相比,但在髙楼林立的闹市中有这么一个馆落,以"归元"命名,不落俗套,也不张扬,一定包含了主人的追求与理想。非隐士骚人墨客之流,也不会取这样的名字,这是我的第一印象。

 

续缘遇故知

这时,大门开了,出來一学者模样人,微笑道:”雷老师有请,杨总在等"。我十分诧异,来人怎么知道我?谁是杨总?怎么会等我呢?这是怎么回事?心想,这里边定有名堂。何人何因建此馆?总之,疑问多多。今天得搞个明白。反而使得探秘兴趣越来越浓。我便随来人拾阶而上,便问道:"你是不是接错人了。"他说:"没有,你叫雷鸣雏,从北京来,杨总说你们是老朋友了,"。神奇!难道这里有人还会卜卦?这使人震惊。年轻人又说:我是小尚,是川大王教授的博士,我也是这里的实习理疗师,层次之高,博士当理疗师。实在罕见。我是一肚子狐疑。

上了二楼,在大堂内见到杨总,让人大吃一惊,"杨帆!"我脱口叫道。我们不但认识,还是好哥们。如今他成了归元庐堂主。四川归元庐健康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我们两人在二三十年前,一起闯海南时便认识了。成了好朋友,好哥们。有一段时间花钱都不分你我。如难兄难弟一般。我俩在海南时并没淘到金,只是混了个成熟。海南退潮后,各奔东西,再无音讯,后我去了北京打拼,一晃眼,二三十年过去了,时间过得真快呀,岁月如梭,光阴似箭。两个失散多年的好友老友见面,那激动与亢奋自不必说。我想起了杜甫的一首诗: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关键是他怎么知道我来了?原来在路上碰上的那个指路人。碰巧是杨帆的小兄弟。而那指路人见过我。我却忘记了,他有意把"归元庐"说得神秘兮兮,引导我去。然后,他打电话告诉杨帆我来了。猜测我一定会上钩。于是,杨总便在归元庐等我,我到归元庐大门口后,他通过门禁监控器看见确实是我,才叫小尚开门来接我上楼。,有关我的故事杨帆告诉过小尚。小尚晓得我的名字。我们两个好朋友以这种方式见面,我们都哈哈大笑。这好像编的故事一样。其实不然,按照杨帆的道家哲学理论。能再次见面,是我们之间良缘未断,上天的安排。

 

归元庐的理念

归元庐宗旨:热爱生命,尊重生命,认识生命,是杨总亲笔所书。

"回报社会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享受。这就是我要建这个"归元庐"的原因"。扬总说道。年轻时的杨帆聪慧过人,好学勤奋。积极向上,讲话慢条斯理,很有章法。在九十年代初,丢掉铁饭碗下海,先闯海南,后闯深圳,靠自己的拼搏,得到了锻练,积累了财富。他把自己所赚的钱。投资建了"归元庐"。

归元庐实行会员制和赞助制。几乎不当场进行现金交易,不是朋友熟人和圈内人,有钱也成不了会员。不干净的钱,赞助也不要,结果,那人说的归元庐不收钱是这么回事。而会员制也是很特别,还可以分期付款。延期付款的方式成为会员。当会员的投名状不是金钱,也不是有名无名,而是资格。按照杨帆的道学理论,归元庐只接待有缘的客人。

其实,归元庐经常是高朋满座,人声鼎沸,应接不暇。朋友们一起主要是讨论健康养生之道。偶尔还讨论一下国家大事。来这里的人,都是朋友相互介绍来的。来的有企业家、画家、歌唱家、演员,收藏家、教授、学者以及道家等各界人士。这些人有空有闲就来坐坐。这里没有医院挂号过程。倒像一个有缘人的俱乐部。

杨总说:"我们主要还是中医调理。中医调理是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运用望闻问切、手法探查、五运六气推算等手段,了解被检查者阴阳平衡、五脏六腑、气血经络、筋骨脉络的状态,经中医师的辩证分析,总体上把握被检查者的身心状况,以及自然界、人类社会对其的影响,从而指出健康隐患,提出针对性的养生防病方案.。中医调理身体的方法有针灸、按摩、导引、中药,这几种途径都可以,要看是出于什么目的调理身体。如果只是进行锻炼,采取导引的方法就非常好,可以做五禽戏、打太极拳,都是对身体有整体调理作用的方法。如果有一定病症存在,需要辨证、诊断,在辨证和诊断的前提下进行调理,可以选择正规的针灸、中药以及按摩来进行治疗都可以。"

顾客来自四面八方据介绍,归元庐开业后,全国各地来进行中医调理的人都有,如:阿里巴巴副总裁,阿里巴巴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会主席梁春晓先生,万通集团董事局副主席刘军先生,香港恒丰首席执行官张纽博先生;中央电视台吴世平夫妻等人都来过。归元庐健康管理有限公司与四川大学道家养生研究中心开展合作。研究的"艾灸悬熏疗法"最有特色。也是小尚的博士研究生研究的课题。实践证明,"艾灸悬熏疗法"对治疗失眠,帕金森,中风,心脑血管疾病,湿疹等具有很好疗效。因此,归元庐名气越来越大。

归元庐里有个沉香馆最具特色的莫过于归元庐的沉香馆。馆内陈列的都是上等的海南沉香。都是馆主陈杰先生在海南工作时收藏的,收藏时间长达三十多年。可谓收藏海南沉香中国第一人。

前几年,他在北京、上海开过闻香馆。国外领导人也亲自登门求香闻香。其影响之大可见一斑。由于受到疫情影响,才回到成都。沉香馆新设不久。陈杰先生也是我在海南的老朋友,虽然他的年龄比我小,但我对他的尊重程度甚过老大哥。他为人正直,豪爽,仗义。尊重知识,爱惜人才。热情待人,低调做人。当年他在海南某银行工作,位居要职,帮助和支持过不少闯海南的企业和朋友。其中也包括我!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对我有知遇之恩。后来他辞职下海,事业获得极大成功!业余时间爱上了收藏沉香。使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我们在这里见面。一晃几十年,感概万千。有关我与陈总的故事,以后赘述。言归正传,再说沉香馆。沉香馆并不对外营业。更谈不上收费。既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收藏馆,也不是博物馆,更不是陈列室。好像又都是。主人最高兴的就是请朋友来闻香。这里有马来香,越南香,柬埔寨香,老挝香等地产的香,主要还是海南所产之沉香。人们来到这里,高谈阔论,尽兴尽致,闻一阵香后便走人。

近几年,沉香收藏市场风生水起,在上海举办的第二届上海香博会上,一对酒瓶大小的极品沉香木,标价就高达3000万元人民币,平均每克3万多元,“红木论吨卖、花梨木论斤卖、沉香论克卖”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共识,可见极品沉香的价格不菲。

奇楠,是沉香的中的一种,沉香的别名,是极品沉香中的极品,古代称为琼脂,比之沉香更加温软。通常在一大块极品沉香料子中,只有可能有非常小的一部分才能算得上是奇楠,极其珍贵。收藏家陈杰先生向我介绍说:中国沉香的品质曾经冠绝天下,中国沉香的主产地为海南、广东、广西、云南及台湾等,其中海南沉香最享盛誉,自古便被文人墨客、香茗大家举为列国,沉香之首,其品相众多,气味浓郁,更有“琼脂”之美称。中国的香文化蔓延了千年而不熄,沉香作为众香之首,更是穿插于历史的脉络当中,好像一个记录者,又仿佛一段烟消云散的过客。故人如烟,尘埃散尽,人生如梦,梦断香续!这里面还蕴藏着中华民族香火不断,薪火传承,才能伫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道理。"听完陈总一席话,深深感到,他收藏的不是陈香,而是收藏的理想。闻沉香是缘分沉香有灵,我们常说,沉香是缘分、是福分,指的是让人开悟、自持的机缘,人就应当如沉香一般,厚积薄发,一时的失意也许是为了更大的惊喜。有缘之人才有机会闻香。陈总边介绍边把香杯递给我闻。

宋时,闻香被列为四大雅事,在宋时的文化风韵中留下了浓重的一笔。著名的文人大家苏轼,就与沉香结下了一段奇缘。苏轼被贬海南时,发现此地多香,但却遭到滥砍滥伐。目睹沉香被“竭泽而渔”,出于对沉香的关爱与重视,他作诗抨击乱砍沉香的行为,诗曰:“沉香作庭燎,甲煎纷相如。岂若注微火,萦烟袅清歌。贪人无饥饱,胡椒亦求多。朱刘两狂子,陨坠如风花。本欲竭泽渔,奈此明年何?(《琼州府志》)”。

一块好的沉香,要经历几百上千年的岁月洗礼,好像一段文明的积淀。苏轼感叹沉香,抨击时人,又何尝不是对国家前途的担忧?

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块香,当一个人能够身具大德、散发心香之时,自然就不需要沉香了。“虽有馨留不易寻”,说的是沉香,更是比肩沉香香德之人。

佛家认为沉香树是慈悲之树,不争水土、不克草木、不毒虫蚁(虫漏就是虫蚁在沉香树筑巢后形成的)。沉香,正是坚忍慈悲之果,所以能助人广种善因。

沉香,就像一本书,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解读,得到不同的收获,留下不同的故事。

陈总说:"我给你们闻的是"奇楠",乃沉香中的极品。闻时是不是有一股奇香穿透脑庭,全身浸逼之感。如能闻到奇楠。是有幸之人,如果没有缘是遇不到的。要闻到此香,要修七辈子的德。"虽然玄乎,不无哲理。当我离开时,明白了人们喜爱沉香的原因,沉香之道,就是人生之道!

今年的国庆节节曰那天过得很有意义,探访归元庐,巧遇老朋友,闻到奇楠香,长见识了。

 刘琦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