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东瑞专栏

相遇台北的一次发表会

东瑞

 

我喜欢台湾的饮食文化,走进高雄、台南、台北、金门的餐厅,发现外观都那么不起眼、内部也往往无甚装修,但端上来的小食美食却相当美味合胃口;我也爱读台湾文学,早期在一个代理图书、宣传图书的机构做事,方便从二楼书店以比较优惠的价格,购买了台湾不少具有代表性作家的书。如白先勇、余光中、洛夫、王鼎钧、林海音等,谁没读过?

早在20年前,因缘机会,认识了林焕彰、杨树清、黄克全等台湾诗人、作家;不能不讲缘分,诗人、小说家黄克全老师后来还成了我参加浯岛文学奖长篇小说征文的评审之一。只是领奖后的午宴,虽然同台共庆赛事圆满完成,但匆匆散聚来去,无法深谈。

此番从香港飞到台北,为的是支持黄克全、王学敏伉俪举办的《金门当代文学大历史》一书的发表会。如今,出一本书难,出一本包含33位影响金门的作家、诗人数据和评论的大书更难!然而主编黄克全竟然做到了。他继主编《金门现代文学作家选》(一套三册)之后,又下一城,编了这本《大历史》,影响巨大。主要是凭夫妇两人之力,为金门当代文学书写历史,这就不简单。其次,我也是本书33位被评兼写评作者家之一,更应该飞来参与其盛。

7月20日,发表会在台湾大学校区的“晓鹿鸣楼”餐厅举行。黄、王夫妇这对主持人太有心了。王学敏唱起充满故乡情味的《流离之歌》作为发表会的开场白,黄克全老师作为另一主持人,请了向明、孟樊、杨树清、牧羊女、黄克全和黄东涛六个人上台主持,介绍书中33位被评论的有关作家。当日的贵宾来了四十几人,不是教授就是作家,有被评论的,也有评论者。王学敏也是大才女,工作做得很细,将圆桌分为花、好、月、圆四台,每台大体 十人。看看她用手写的名单,“往来无白丁,谈笑有鸿儒”,好生感动;她还把席位贵宾的名字写上,先后两次发给出席者。

发表会是台湾的称呼,中国大陆和香港习惯上用“发布会”。看看名单,都是重量级人物,大陆称呼大伽。向明老师已经96岁,脑筋、思维还是那么清楚,他还抄录了诗人阮囊的《正觉》和诗人沙牧的《妈妈不要哭》亲自朗诵。我带了九十年代买的他的书和萧萧老师的书,请他们签名,也各送了我的一本散文集《金门老家回不厌》给他们,真没想到二十几年前买的书,二十余年后,能遇到书的作者。

黄克全老师和王学敏老师一静一动,配合得很完美,堪称天衣无缝,尤其是一些为人所忽视的细节都想到了。他们给六位讲者每人一瓶金门高粱酒,都写上了名字,还有精致的比利时巧克力;《金门当代文学大历史》样书,人手一册,主编黄克全都一一在扉页签署了名字。最令人感到惊喜的是,当天还是黄主编的生日,当黄夫人学敏老师宣布希望七月生日的都站到前台来的时候,会场气氛旋即达到一个高潮。最特别的是,并没有谁推出一个大蛋糕,而是有人端出一大盆的寿桃包子,接着一个个装进小胶盒里,让嘉宾们带回家。五个寿星一时成了明星,排成一个环形,让大家拍一张合影。发表会居然穿插这么多人性化的温馨节目,给人一次又一次的惊喜,令我们感受到与港澳、中国大陆和印度尼西亚华文发布会完全不同的特别形式,意趣无穷。

我们也参加过官方主办的发表会,感觉程序上太正式而严肃,活泼温馨不足;这类民间举办的则文学、文气固然浓浓的,乡情、人性化也一点儿都不缺。窗外,台北的高温达到36度,比香港还热;这次发表会主人黄克全、王学敏两位老师既是生活上的夫妇,也是主人兼司仪,又是《金门当代文学大历史》的两位作者,能者多劳,待人热情如火。将座位排好是一种艺术工程、结束后嘉宾离去,他们在门口送别,还安排一些朋友开车载香港来的我们回酒店。

回港,慢慢阅读这一本资料翔实的大书,感慨不已!单是主编黄克全的序言《流离共同体》就写了一万四千字,慢工出细活,据说足足写了三个月。首先,主编将时空划定在四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又将33位与金门结缘的作家根据地域、身份的特殊划分成金门侨乡文学作家、金门军旅文学作家和金门本土文学作家三大板块;再请24位论述学者或作家评介33位文学作家,可谓一种创举;角度和笔触的不同,造成阅读视角的多元化,既避免了笔调太统一而死板的沉闷,又彰显了各家文采的百花齐放的活泼性。这样一本书,堪称了解金门当代的百科全书。台北的这一次富有特色的发表会,我看其影响必将很深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