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东瑞专栏

巴达维亚咖啡馆

东瑞

 

你知道为什么我们爱看过去的东西吗?其实很简单:现代的东西我们能够看到而且看得多了;未来的东西我们看不到了,唯有昔日年代的历史遗迹,如果还与时光同在,那就令人倍加珍惜,不妨趁双足还能走动时赶紧去看。

有一次到印尼首都雅加达,经过六十年代的商业区小南门,看到对面街都是一些全白色旧建筑,看样子是老城区,我就跟瑞芬说,以后我想到这老城区看看,一直到这一次九月份才得偿所愿。那天,我们由识途老马、文友夏兰带领,和文友碧珍、冬珍一起出游,想在一些老街徜徉、漫步,感受一下旧雅加达“巴达维亚”老城区的气息。这区域靠近火车站,还有一家咖啡馆。确切地址是 Jl Pintu Besar Utara 14. , Kota.Jajarta,据说周末还开通宵。下车后,夏兰引领我们转入一个大广场,眼视一阔,一个别致的广场马上映入眼帘。广场周围,都是荷兰时代的旧建筑,包括一栋巴达维亚博物馆,广场中央似乎在进行各色咖啡展销;一列七彩荧光单车整齐排开,车头还盖着宽沿草帽,供人租借;一群包各色头巾的、浑身穿得密实、高贵的伊斯兰妇女在搔首弄姿地在一所建筑物前轮流拍照,与旧年代的传统打扮大不一样了。谁说了一句:“这是雅加达最早的咖啡馆。” 抬头一看,绿底反白色字体招牌写着 ‘CAFÉ  BATAVIA’。蓦然心惊,大有一种惊艳之感。印尼被荷兰殖民统治三百五十年,雅加达旧称就是“巴达维亚”。我少年时代读初中的学校就叫“巴城中学”。能依然沿用旧称的,当然资历不浅吧!

我们先在馆外合影留念,再按照夏兰意见,一呼进入。方知这脚一跨可不简单,进出的虽不是生死界,但只是一瞬间,我们跨越的已然是新旧两个截然不同的年代,穿梭的是现代和两百一十四年前的时空了。原来,向少女服务员打听,此咖啡馆建于1805年,已经有两百一十四年的历史。1850年还曾经作为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行政写字楼办公。这咖啡馆也历经沧桑,几易其手:1990年一位法国人买下这家咖啡馆改装成艺术馆,不到一年,又一位澳洲人看中买了下来,再度改装成现在的咖啡馆。不过,从咖啡馆的布置和整馆那些大幅的照片墙,看得出来,这澳洲人欣赏前一位业主的设计和趣味,保留了大部分馆内的气氛和风格。

咖啡馆外观不起眼,但一走进馆内,一股两百多年前的怀旧气息就扑面而来。馆内楼下最前面是玻璃墙,光线特强,有沙发雅座,形成长方形,天花板距离地面很高。走进正馆,灯光就比较黯淡,有个小舞台设置有音响和灯光设备,想必是为周末酒吧客助兴而设;中间有木楼梯通向二楼,一楼到二楼的墙上都是密密麻麻的照片,蔓延到楼上,蔚成大观。楼下座位既有大圆形桌台,也有传统的一小圆台配搭四张木质扶手椅子、灰色沙发。四边墙上都挂满了黑白照片,仅少许是彩色的。内容既有艺术照、风景照,也有偶像明星照片及荷兰皇室成员照片。最奇特、别致的是木楼梯左下方的有一间迷你的洗手间,外面、里面的墙上也全被照片装饰得看不到墙身,真是太惊人了啊!我进入试试小解,顺道拍摄厕所内的照片,感觉墙上好像突然多了数百双眼睛似的在注视着你,感觉怪怪的。大家欲站在旋转上去的木扶手楼梯边的最佳角度拍拍照,不意好几位友族做模特儿般站在那中央拍摄了很久。不禁回想几十年前,友族妇女大概只有替人拍照的份儿,哪像近年变成了主角,这多少也体现了她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改变吧!

照片连结二楼,我们拍摄了几张合影,就径自往二楼走上去。哇,环视馆内二楼环境和布置,马上被那种十八世纪和十九世纪的皇家气派,那种残存不散、余味袅袅的殖民气息所震摄,不来一趟实在无法体验那种气氛以万一。当然我并不“恋殖”,都只是想参观和体验两百多年前的小资风情而已。在中国大陆,遗留下来的最多的是庙宇,岁月久远,动辄千年以上,连古寺院子内的古榕历经千年风霜,也站成了化石!见怪不怪。最喜欢的还是老馆子、老饭店,卖的是秘传私家菜,未吃涎已流。但北国是茶酒大国,三大饮料独缺咖啡。巴达维亚咖啡馆的创办人物和源起详情已久远不可考,但其薪火承传一定不是神话,而有其深厚的土壤支持。印尼那时的咖啡产量仅次于巴西,嗜好咖啡风气可以说上至达官贵人,下至贩夫走卒。大街小巷的流动摊车,路边角落里的固定小摊档、巴剎里栉比鳞次的咖啡店,都卖着咖啡;而眼下这类面积不小的、长方形的咖啡馆二楼模式,正体现了荷兰时代流行的中上档次的咖啡馆的风情,可以与香港九龙半岛酒店的茶座相媲美。然半岛堂皇优雅,有如着浑身雪白西服的绅士;巴达维亚咖啡馆简朴流丽,像是穿了格峇雅的荷兰贵妇。一列排开的咖啡座,有四人台、两人台、多人圆台、长形台,一律铺上了白布,白布上铺上方形绿色花纹的印尼峇迪布,周围环绕的椅子都是纯木质的,左右有扶手,座位铺上红色软座垫,木质被岁月的流光磨得锃亮,彷佛散发出木的气息。看长到几乎落地的长窗外,赤道灼热的阳光正散发威力,一定比两百年前更热了吧!广场上的老建筑一览无遗地排开。再看看室内,三扇式的老风扇正发出吱吱的钻动声响,十八世纪的老吊灯依然高挂不愿退出历史舞台。我们走到两百年前的老酒吧、坐在高脚凳上拍照,又拍摄了照片多到惊人的照片墙前拍照,蒙胧间,一曲《舞伴》的音乐响起,我们看到一对对绅士淑女从墙那方向翩翩起舞舞过来,男的燕子尾西服,四位女的蜂腰下旋转着蓬涨圆裙,舞姿轻盈曼妙,还频频回眸向我一笑,我一时看得痴了!定睛细辨,才发现四个女的竟然是同来的印华文友,那里来的十九世纪的淑女?······

在两百年前的咖啡馆喝咖啡,轻酌慢饮,感受两百年前的时光流风,感觉真好,不觉时间流逝得那么快。各国朝朝代代的留下的特色遗迹都是旅游的好风景,与文学征途上结伴而行的文友在此消磨欢聚的时光,难道不是一种恒久的美好记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