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沉香品牌

电白沉香站上“食药同源”战略高地——十位产业代表集体亮相海南沉香黄花梨国际交易会

《世界华文媒体》特派记者 勾芍人

一、沉香产业进入历史性关键阶段——电白成为全国与国际双循环中心节点

在全球中草药与传统香文化日益受到关注的背景下,中国沉香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2025年11月21日,“沉香山大讲堂第56期”与广东省药学会岭南中草药资源专委会学术年会在茂名市电白区联动举行,电白沉香由此站上国家“药食同源”战略推进与科研协同发展的前沿。而即将亮相的“天香国色·第二届海南沉香黄花梨国际交易会”,则把电白与海南、与全国沉香产业进一步联结起来,使沉香从文化象征、医药价值到产业体系和国际传播,形成更清晰的整体图景。

沉香作为传统中药材、宗教供香、文化审美象征和高端香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拥有千年传承。电白因种植面积大、从业人口多、加工传统完整,被誉为“中国沉香之乡”。本次学术年会由广东省药学会主办,广东省药学会岭南中草药资源专业委员会、电白区沉香联合会、电白区沉香协会、珠海科技学院承办,国家中药现代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药食同源与健康研究分中心、广东省食品学会药食同源与健康专业委员会协办,标志着沉香研究和产业应用正式纳入更高层级的国家科技与产业体系。

随着广东省将沉香列入重点立法保护的八个中药材品种之一,沉香在“药食同源”体系中的地位得到制度确认。本次大会以《电白伽楠(奇楠)沉香药食同源》项目为核心,推动其纳入广东省地方药材标准,加快沉香在药理研究、食品开发、健康应用与法规建设上的整体进程。

会议于11月20日报到,21日举行“沉香山大讲堂”全天活动,22日至23日继续展开学术年会及产业考察,地点设在电白区沙琅镇沉香山大酒店二楼宴会厅。

在“沉香山大讲堂”上,电白沉香协会会长汪科元首先致辞,介绍电白沉香产业发展现状和政策导向。他指出,沉香将在情志调理、睡眠改善、身心平衡、气息疗愈和空间净化等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有望成为“新中式生活方式的核心符号”。随后,协会支部书记陈金明对“沉香工程师”职称申报作出说明,提出构建沉香专业人才体系,是推动产业规范化、专业化发展的关键一环。

汪科元

来自岭南地区的康养专家蔡诚香,以沉香灸为切入点,分享沉香在经络疏通、寒湿调理和体质改善中的应用案例。

当晚举行的沉香药食同源专题讲座上,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研究员魏建和派出代表,系统阐述了沉香在中药体系中的药理价值、临床机制与新药研发潜力;广州中医药大学余瑾教授从“守神心能学”视角解析沉香灸疗体系;深圳市中医院药剂室主任刘纪青则围绕岭南沉香的文化价值与审美传统进行深入剖析。随后,专家与协会会长举行闭门圆桌,就“食药同源”申报、科研协同、标准制定和产业落地等议题进行深度交流。

蔡诚香

余瑾

与此同时,“天香国色·第二届海南沉香黄花梨国际交易会”也成为产业和媒体关注焦点。展会将于11月27日至30日在海南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将迎来一支规模达百人的中东沉香考察团。沉香与黄花梨因其独特的文化象征,被视为本届展会的精神核心——沉香象征修炼、坚韧与德性,黄花梨象征温润、品格与君子气度。

二、标准体系、产业组织与国际化布局同步推进——电白沉香站上战略制高点

在沉香产业讨论不断深化的过程中,标准体系建设被视为决定沉香未来走向的关键变量。全国食药同源产业创新工程办副主任卢仲元在会议期间明确指出,广东尤其是电白地区,在沉香资源分布、传统积累和产业基础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是国家推动“食药同源”战略体系构建的重要支点。

卢仲元强调,食药同源资源是“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基础,而沉香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与医药文明深度融合的代表性物种,必须在科研体系、产业体系与标准体系三个方向同步推进。他提出,希望电白沉香能够走出一条“科技赋能、文化引领、国际传播协同推进”的发展路径,使沉香从区域资源转变为国家名片。他透露,未来国家将在标准体系建设、科研平台共建、人才培养以及国际化品牌打造方面给予更多支持,鼓励产学研协同推动沉香产业高质量发展。

卢仲元(右)在汪科元陪同下访问沉香山。

与此同时,电白沉香产业自身的组织建设也在迅速深化。电白沉香协会会长汪科元在大会上发表讲话,他回顾电白沉香的发展历程,并指出沉香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他强调,电白不仅拥有全国最大的沉香种植面积与从业群体,更承担着沉香文化传承与产业引领的双重责任。

在随后的主题发言中,汪科元进一步从康养产业趋势、消费习惯变化、情绪疗愈需求增长、东方生活方式复兴等角度,分析沉香未来在大健康体系中的角色。他提出,沉香的未来不仅是产品,更是一种生活哲学,一种身心平衡方式,一种文化身份认同,并强调沉香将进入“从消费到生活、从用品到心灵、从材料到文化”的新阶段。

在谈及国际化议题时,汪科元特别指出,中东、日本、韩国及欧美市场对沉香的兴趣持续提升,而电白沉香凭借品质基础、文化表达与产业体系完整性,具备在国际舞台建立品牌影响力的优势。他认为,电白沉香不仅能够走出去,还应当“走得高、走得稳、走得长”。

在政策体系与产业未来展望层面,沉香被纳入广东省立法保护的八个中药材品种之一,并被列为重点产业研究对象。围绕沉香的大健康价值、香生活方式、食药同源属性、文化表达路径以及国际传播方式,均已成为政府与研究机构的重点方向。在这一背景下,广东省药学会岭南中草药资源专委会选择在电白召开会议,进一步巩固电白沉香在区域与国家版图中的战略地位。

随着政策推动、市场增长、文化表达与国际通道形成闭环,沉香产业正进入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电白不仅站在产业链前端,更站在时代叙事中心,承担着连接传统与未来、东方与世界的独特角色。

与此同时,即将举行的第二届海南沉香黄花梨国际交易会,为电白沉香产业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展会不仅规模扩大、参与度提高、国际化元素增强,更吸引了来自中东地区规模庞大的考察团。沉香正在成为中国与阿拉伯国家文化交流、经贸合作与精神美学沟通的载体。

海南沉香黄花梨国际交易会不仅是商业展示,更是一种象征:象征沉香的文化回归、象征中国审美的崛起、象征东方生活方式的全球传播。沉香正在跨越地域、行业、文化、语言与时代,成为一种世界性感知。

三、电白成为展会绝对主力——市场增长、产业组织与公众认知同步跃升

电白参展力量的集体崛起,为今年的“天香国色·第二届海南沉香黄花梨国际交易会”赋予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去年展会共有约三百多家参展商,其中来自电白的参展主体占比高达百分之六七十,超过一百五十家。今年展会规模翻倍扩张,在全部八百一十五家参展商中,电白参展商达到四百八十五家,再次成为绝对主力。这一组数字不仅意味着市场参与度的大幅提升,也代表着电白沉香产业组织能力、产品体系成熟度、品牌意识觉醒与行业自信的全面增强。

在海南展会的整体结构中,电白不仅是数量上的主力,更是叙事结构中的核心角色,被视为全国沉香产业的重要样本、代表与推动者。许多行业观察人士指出,这种规模性的集体参与,标志着沉香产业正从“个体经营时代”迈向“区域产业时代”,并逐步走向“国家产业时代”。

作为展会发起机构与组织方之一,海南日报报业集团依托媒体矩阵、传播资源与议程设置能力,为展会提供大量新闻报道和推广支持,使沉香——这一传统而独特的文化符号重新进入公众视野。沉香因此不仅成为文化话题,更成为经济、消费、美学与国际交流的焦点议题。

在更广泛的社会层面,沉香正在经历深刻的结构性转型。过去,人们谈论沉香时更多联想到收藏、供香、文玩与稀有性;如今,沉香进入了更现代、更广泛的语境,包括:生活方式、情绪疗愈、健康消费、空间审美、精神认同、文化回归。

中国国内沉香认知快速提升。十年前,了解沉香的人群规模极小;而近年来,这一数字以每年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速度增长。如果以今年约一千万人熟悉沉香来计算,那么明年将新增五百万至一千万人,市场规模呈现倍增趋势。

这一变化在电白沉香的销售数据中体现得尤为显著:去年整体销售额约为四十亿至六十亿元,今年预计将突破八十亿至一百亿元。这不仅是数字增长,更意味着消费观念、文化价值与生活方式的全面变化。

也正是在这一时代节点,电白在本次展会上呈现出十位具有代表性、象征性与时代气质的参展人物。他们来自不同领域、不同路径,却指向同一个趋势:沉香不再是单一产业,而是一种综合文化力量。

他们不是孤立个体,而是产业生态的一部分;他们共同构成:电白沉香的十种表达,电白沉香的十条路径,电白沉香的十种未来可能。也共同构成:中国沉香走向世界的现实力量。

四:十位电白沉香代表的集体表达、产业温度与时代共鸣

站在第二届海南沉香黄花梨国际交易会即将启幕的时间节点,电白沉香产业形成了以十位代表人物为核心的鲜明群像。他们的声音真实而具体,观点互补而丰富,准备方向多元而一致,构成了本届展会最具象征意义的集体表达。他们以不同方式证明:电白沉香正在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电白沉香协会会长汪科元,是十人群像中的开场者,也是一种象征。他在谈及本次展会时,不再只是站在产业描述者的位置,而以引领者的姿态表达判断。他指出,上届海南展会为电白沉香带来了显著影响,而今年的参展意味着更清晰的定位、更成熟的表达与更完整的产业呈现。他特别强调,沉香不应该只是市场品类,而应成为一种“新中式生活方式”的核心象征。他提到沉香茶、沉香精油、沉香灸、空间香氛以及情绪疗愈产品,并认为未来三至五年沉香将在情绪调节、睡眠改善、压力平衡等领域形成大众化消费需求。他提出,电白沉香不仅能够走得出去,还能够在国际舞台发声,并强调行业信心比市场规模更重要。他的话语沉稳,却带着一种被时代验证过的力量。

电白区沉香产业联合会会长谢利发,则从另一种角度诠释沉香的未来。他认为沉香不仅应走向海内外市场,更应走进中国普通家庭。他回忆厦门展会的热烈场景,消费者积极、产品受欢迎,证明沉香正在摆脱“小众认知”。他指出电白沉香之所以成为产业中心,是因为从业人数众多、种植面积广、产业结构完整。

电白沉香产业联合会支部书记廖亚旺,则以更直接的方式表达目标。他表示上一届参展“成效相当不错”,而今年前往海南是为了“取得更好的销售成绩”。他认为展会是检验产品、市场与品牌的真实场景,产业不能只讲理想,还必须在市场中证明自己。他的表达坦率、直接,代表沉香行业最现实的一面。

电白沉香山集团销售总经理汪静婷,则站在产品体系升级的维度观察行业。她表示去年展会收获显著,今年在原有商品茶品与日化产品基础上,全新增添护肤系列与沉香灸系列产品,形成更完整产品矩阵。她强调企业已充分备货,准备推出多样化产品与专属优惠。她将展会视为“趋势观察窗口”,认为消费者接受度正在快速增长。她的表达柔和,但产业敏感度极高,代表着沉香产品结构的现代化方向。

华南香盟董事长黄德丰,则以产业链布局者的身份出现。他介绍企业新厂面积约一千平方米,将用于晒香、晾香、砍料、烤香、手串制作与精油提炼,并规划展厅、接待室、粉碎车间、搅拌车间与包装区。他强调企业产品主要面向中东市场,并已按照当地标准进行规格细分与包装调整。他认为中东市场需求强劲、文化匹配度高,将成为沉香出口的重要区域。他的语气坚定,带着一种产业战略家的判断。

四季远近沉香茶董事长温清佳,则代表沉香与茶融合领域的新路径。他回忆首次参展因产品准备不足而“现场基本售罄”,并表示今年已充分备货,带来十款新产品,包括大众款与高端款。他认为消费者对沉香茶的兴趣迅速提升,而展会是扩大认知与建立稳定消费的重要场景。他的发言温和却充满成长感,代表着沉香细分品类的扩展方向。

犇森沉香品牌负责人杨柳,则代表“首次登场的新生力量”。他将带去珠链、精油原料、色香精油、茶叶等多品类产品,其中古法奇楠与奇楠白木香占比突出。他坦言仍在紧锣密鼓准备中,希望“能多带一些”,表现出对展会的强烈期待。他的表达真诚,带着一种初入赛道却目光坚定的气质。

木骨香魂董事长黄利福,则代表“沉香的审美表达者”。他专注珠子、线香与文创方向,介绍奇楠线香与富森红土搭配壳子料的产品能调出偏甜气息,“闻了第一根就想闻第二根”。他强调线香艺术化呈现,包括车挂、挂牌、佛像卡等多样造型,展现沉香审美可能性,并表示对第二届展会充满期待。他代表沉香的文化属性与审美气质。

香滔滔董事长汪滔,则带来产业教育与消费认知转化的方向。他介绍展位面积从十八平方米扩大到三十六平方米,展品包含种苗样板、精油与野生原料展示品。他特别强调今年新增“现场制作珠子”环节,让消费者看到过程、辨别真伪。他认为这是教育市场、建立信任的关键方式,也是展会最大亮点之一。他代表沉香行业“认知升级”的力量。

上善沉香董事长刘天坤,则代表沉香行业“新生代气质”。十一年沉香从业经历,三家北京潘家园店铺,三十六平方米展位,产品涵盖线香、祥云香、茶叶、精油、手串与日用品。他认为沉香是一种生活质地与精神温度,是都市新中式生活方式的组成部分。他的存在象征沉香不再属于传统主义,而属于现代中国与时代审美。

十位人物,十种表达,十种路径,但指向同一个方向:电白沉香正在以集体力量走向更大舞台。

沉香的未来不再是一条路,而是十条路径共同汇聚的时代趋势;不再是一种声音,而是产业合唱;不再是一种身份,而是复合角色;不再是一种产品,而是一种生活方式与文化象征。

海南沉香黄花梨国际交易会因此不仅是一场展览,而是一场产业自我确认的仪式,一种文化再度发声的舞台,一次中国沉香面向世界的集体亮相。

汪科元

谢利发

廖亚旺

汪静婷

黄德丰

温清佳

杨柳

黄利福

汪滔

刘天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