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作家东瑞应印华作协之邀主讲《袁霓的微型小说艺术》
桑妮
印华作协已经走过25周年 ,历经华文遭严禁、破冰、复兴 、文学繁荣、文学走向国际的各种艰难和进步阶段,终于走出自己的一片天。
继接办各种国际性文学研讨会、主办不同文体征文大赛,邀请海内外作家座谈交流之后,近期,印华作协又富有创意地举办了一场微型小说欣赏会,以袁霓即将出版的新书《飞与飞之间》里的多篇微型小说为例,邀请香港作家东瑞(黄东涛)主讲题为《袁霓的微型小说艺术》的欣赏会。
2025年3月15日上午10时,在印尼客属联谊会总会会所 ,陆陆续续来了约100人,除了作协会员,还有文友俱乐部、乐龄、读书会等组织的成员,会场座无虚席。
主讲人东瑞(黄东涛)携同夫人蔡瑞芬于三月十三日来雅加达,他们少年时代都在印尼度过,对印尼这片土地怀有深情;七十年代从大陆移居香港,九十年代一起创办获益出版社;东瑞从小热爱文学,业余坚持创作,著作多达一百五十种,获邀到各地做文学演讲、担任评判不下百次;曾获颁第六届小小说金麻雀奖、小小说创作终身成就奖、世界华文微型小说杰出贡献奖等三十余种奖项。目前为获益出版社总编辑、香港华文微型小说学会会长、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究会副会长等。
东瑞曾经将一段宝贵段岁月献给了印华文学,为印华文学作品写过八十余篇序,蔡瑞芬主持的获益为印华文学出过数十种书,多种得奖集;东瑞印华文学评论结集成《流金季节》正集、《流金季节》续集、《雨后青绿》和《穿梭金黄岁月》四本书,字数多达一百五十万字。
由他来谈微型小说是最佳人选,主持人袁霓具有多重身份,她既是印华作协的总主席,也是今天欣赏会作品的作者,她在开场白中回顾了东瑞从九十年代以来近三十年间对印华文学的关注和贡献。
接着,东瑞也回顾了袁霓在作协创办初期,历经艰难与文友的共同努力,逐渐在各地发展文友俱乐部的过程,今天作协有了较大的影响和规模,与袁霓的努力分不开。她是印华文学走向国际的重要推动者,也是印华教育重要的推手。难得的是微型小说版也写得不错。
东瑞开讲强调,选择袁霓的微型小说来赏析,并非因为她是印华作协的主席,而是她的微型小说写得很好。凌鼎年主编的大型微型小说丛书中,印华文友中晓星、金梅子和袁霓的微型小说入选,出过专集。袁霓是印尼微型小说的女健将,出过《失落的锁匙圈》《雅加达的圣诞夜》三本微型小说集,还有散文集和诗集。
东瑞认为,故事和小小说不同。最大的区别在于,故事讲述一个有头有尾的有情节的故事,读一遍已经很足够;而微型小说是艺术地写一篇小说,越读越有味道。东瑞谈到袁霓的微型小说题材比较广泛,包括了民生、疫情、五月风暴、中华文化传承、印华友好、印华社会众生相、婚姻、爱情、生死、环保、民族大义等等,突破了一般女作家偏重于写婚姻爱情、儿女情长题材的宿命;谈到袁霓微型小说的表达技巧,多数从中间写起,带有悬念;袁霓的文字温柔乡而富有诗意。
东瑞重点具体赏析了袁霓微型小说中写得最好的几篇:向平民英雄主义致敬的《飞与飞之间》的题目多层含义以及与新闻报道的区别;分析了《纸扎店》用水灾、梦境交织的技巧表达了纸扎店老板对中华文化礼仪的坚持和传承信念;具体分析了《阿公的红木盒子》的中印两族友好的象征意义和历史传统;最让读者耳目一新的是《消失的声音》写的是环保题材,但从声音的消失入手,在寂静中发出的则是警世之音;《猎物》是印尼和东南亚其他各国罕见的体现政治美学的小小说,是前类似苏联电影《第四十一个》的袁霓微型小说版。袁霓安排一对男女在山头夜晚浪漫地谈情说爱,而一张大网慢慢收紧,原来那个男主角是国家叛徒。小说写得从容不迫,非常精彩。
欣赏会进行了约一小时,最后二十来分钟是提问和互动阶段,气氛热烈,东瑞以精美书签奖励;袁霓将只印出部分的《飞与飞之间》样书赠送给几位顾问、名誉会长和老师,作为象征性仪式,他们是印华作协海外顾问东瑞、乐龄学院叶纪鳌院长、印华作协名誉主席黄裕祥、印华作协名誉顾问李卓辉、印华作协名誉顾问杨健昌、李奇璇老师、池美萍老师、邝耀章老师、苏甲巫眉文学俱乐部主席颜丽鸾。
这次微型小说欣赏会,开创了以个别优秀作者的代表性作品为例的欣赏分析的先河,效果良好,反应热烈,纷纷希望日后此类形式的欣赏会能蔚成风气,推动印华文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