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

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赴育才生态区考察调研

(《健康生活报道》海南消息)2025年3月3日,应三亚市育才生态区邀请,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长敖力勇、李少华、郑树伟、韩国中、倪成友、伍君之等一行8人,前往育才生态区开展实地调研。育才生态区委对此高度重视,委派陈绵军、胡平、刘会来等同志陪同介绍,共同推进非遗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育才生态区陈积明书记与敖力勇会长交流。

深入学校,探讨非遗与教育融合

考察首站,调研组来到三亚护理职业学院,受到了学院任永信书记的热情接待。任书记详细介绍了学院的建设规模、布局及2024年首期招生情况,并强调学院作为育才生态区首个护理类高等职业院校,在培养海南自由贸易港护理人才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双方就非遗与教育的结合进行了深入交流,并探讨了建立长期沟通合作机制的可能性,期待未来在非遗+教育实践方面展开广泛合作。

走访卡巴文化馆,感受黎陶文化

调研组随后来到卡巴四村,参观卡巴文化馆。该村落是黎族黎陶先民的遗存地,文化馆以古陶瓷展示为特色,并融合现代陶瓷展销,助力当地村民共同致富。考察组详细了解文化馆的规划与发展情况,探讨如何更好地利用非遗资源带动地方经济。

关注黎锦技艺传承,见证非遗传习所

在马亮村,调研组考察了哈方黎家传统工艺品农民专业合作社,并参观由三亚市省级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传承人黄青梅创办的传习所。黄青梅现场展示黎锦织绵技艺,介绍了黎锦技艺如何进课堂、进学校,进一步推动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探索非遗+康养,考察中医药研学基地

随后,调研组专程考察了即将在2025年正式授牌落地育才生态区的中医药大健康研学基地。该基地由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中医药专业委员会牵头,围绕“非遗+康养+研学”展开实践探索,以康养理念为引导,以中医药知识为基础,推动非遗产业化发展。

走进苗寨,体验民族文化

下午,调研组来到后靠村的苗族文化传习所。该村仅有24户130余人,是育才生态区为数不多的纯苗族村落。传习所以“五朵金花”农民合作社为依托,汇聚三亚糯米酒制作技艺传承人卢学玉、苗族三色饭制作技艺传承人邓金连、苗寨刺绣技艺传承人陈春梅等,共同致力于苗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座谈交流,共谋非遗未来

调研活动最后举行了一场座谈会,育才生态区管委会组织了部分非遗传承人,与调研组展开深入交流。会议围绕国家非遗保护政策、育才生态区非遗发展规划、非遗赋能地方文化的创新转化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与会者提出,应打造互动式非遗集群产业,填补三亚市游客消费心理空白,为育才生态区构建良好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格局,携手打造全国民族大团结示范高地。

此次考察调研不仅加深了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与育才生态区的合作基础,也为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未来,双方将继续深化合作,共同推动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