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侨友春宴:共话奋斗史 再续赤子心
黄东涛(东瑞)
2025年2月22日中午,炮台山没有炮声,地铁里依然人来人往、脚步匆匆、一片热闹;在乍暖还寒、春雾弥漫、三角梅苏醒初绽的日子,炮台山润宴酒楼的茶座早就人声鼎沸了。三五成群的侨友陆续来到,穿过密密麻麻的茶客爆棚的大厅,看到一个贵宾房,一张特大的、很显大气派的圆台大得惊人,估计约莫可以坐下25人吧!台面上摆着香港侨爱基金宣传部编的精美简讯,还有杨仁社长送的咖啡包和姜糖;侨爱基金理事会的得力秘书李嘉丽、杨棉兰和杨仁社长等人正忙着在餐桌各个位置前摆放名牌。
一早来到的王钦贤、洪素玲伉俪与大家热情握手,王会长亲力亲为,看看哪里有不妥就略为调整,还幽默地笑着说:“宴会排座位最难,希望大家不要太介意!”是的,这堪称一句“劝世警句”呀!
老侨友久惯宅家,罕有相遇机会,都认为这样的老侨餐聚非常好,也少不免握手寒暄一番,彼此仔细互相打量,虽然多多少少已被老天赋予漂亮的银丝帽和一脸沧桑感十足的皱纹,但笑容里大都透出童稚般的笑容,隐约写着旅港几十年的酸甜苦辣奋斗史。大家坐下来后,盛载着情谊的三十五位老侨友,以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各国不同岛屿城市的南腔北调交谈的当儿,王钦贤董事长在座位上忽然站起来,宣布会议开始,平静而看得出来腹稿早就准备好地做了一番深情款款的开场白。
王会长是来到香港经历艰苦打拼闯天下的香港侨界成功人士,在事业做得风生水起之后,回馈社会和母校,不忘初衷,目光向下,注视到了老侨中的弱势组群,本是热带南国同一片天的赤道儿女,同样从神州大地走出来,同样在这东方之珠历经千辛万苦奋斗过来,我们不关怀谁来关怀?
当王会长动情地谈到我们华侨从历史上一脉相承爱国传统,我们应该分担祖国的关心老侨同胞的胆子,而香港侨爱慈善基金应时而设立时,在座的无不动容。尤其是那句“我们在各行各业做事、拼搏,都是在为我们国家贡献力量,应该受到社会的尊重”引起了在座最广泛的共情和鸣,多位眸子里含满泪光。
席间,王会长请大家举杯,互相祝贺新年快乐,身体健康,在座的都霍然激动站起来捧杯,气氛剎时升温。个个笑容满面。
在座的老侨,王会长都很熟悉,一一点将,三言两语就说出他们的特长或公职,再请他们站起来自我介绍,是的,他心细如针,不像一些人,只是固定坐着不动,而是全场走动,活力十足。今天获邀在场的有太平绅士、侨史研究家、歌唱家、摄影家、作家、侨爱基金宣传骨干,华侨大学宣传部骨干、各大社团主席、会长、杂志社社长、出版社督印人、侨友网网友等等,可谓人才济济,覆盖广泛领域。
妙的是掌舵侨爱基金多年的王会长珍惜今天的聚会,担心餐叙结束时人散去不好办,中途来个大合照建议,实在高明,一呼百应,还亲自指挥,于是一张珍贵的大团圆合照,就定格在2025年2月22日,留下若干年后的美好回忆。拍照后继续另一半大圆台出席者的自我介绍。其中有出息者拿起侨爱《简讯》大赞,说目前网络发达,已经少有社团出版纸质纪念刊,侨爱和侨友社的简讯出版得很好,精兵简政,摒弃大部头,仅有几张纸,但文字简洁、精美而讲究,对詹道泉的精心、努力和全体宣传部的努力赞不绝口。正好本期报道的是2024年年底的侨爱基金会董事长王钦贤和理事长黄英来领导组织的义工团队109人的井冈山之旅,数据翔实,报道全面,充满文采,各段小标题的拟定,尤其耗费苦心。像这样的出色报导已经越来越少,社团文字不少是八股味重,缺乏新意。言者遗憾因事无法参与井冈山之旅。
时间慢慢地流逝,边吃点心边谈心,两个多小时的餐叙即将结束,令人浑然不觉。王会长又站起来,希望大家在不同的行业或岗位,哪怕在退休的日子继续有一份力,发一份热和光,为社会做出贡献!语重心长,获得热烈掌声。
席间,每位侨友获赠金轮集团的精美礼物——一把可以挡风遮雨的雨伞;出席的侨友都怀着一份好心情走出这酒楼,纷纷说,这餐午餐,该叫’润侨宴’才对!真好!
街上,行人如大海中穿梭的鲫鱼;老侨友们奔向回家途中,不知谁在后面喊:希望每年都有机会聚一聚,拜拜年,谈谈心!飘成一道温柔的回音:好啊,好啊……
摄影:蔡瑞芬、李嘉丽、杨桂良、周颂友、董华兴等